化身新“网红”!长宁这位传统非遗“手艺人”玩跨界~
一项古老的非遗手工技艺——面塑,俗称捏面人,在互联网时代之下能走出怎样的传承之路?来自长宁的非遗面塑传承人张书嘉正用行动告诉大家:非遗也能玩跨界!将传统手艺与时尚设计相融合,联合艺术家制作抗疫主题面人动画MV,启动艺术公益巡展……传统文化源于民间,使其回归当下生活是题中之义。
疫情期间,张书嘉带领几十个孩子一起,为一位歌手的原创童谣《病毒我不怕》,制作面人动画MV。传统文化加上新媒体,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成为了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一条防疫宣传视频,很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非遗”面塑”跨界新探索
2009年,张书嘉在天山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非遗“面人赵”第三代传承人,她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面塑手艺如果只有“传”而没有创新的话是延续不下去的,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就要发掘出年轻人的关注点是什么?如今,高科技元素、时尚元素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为此,张书嘉开始了传统手艺面塑和新媒体平台、时尚界跨界结合的新探索。
疫情以来,她在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了许多视频,并开始尝试进行面塑宣传和体验的视频直播。她的第一次视频直播观众就有1千多人。后来,她架起手机进行了七个平台的联合直播,吸引了60多万人在线观看。传统手艺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面人张老师,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了面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就可以做很多事情。近30年的面塑制作经验,张书嘉打破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作品的跨界合作,制作出非遗面塑饰品、非遗面塑动画、非遗面塑MV,以非遗+概念将传统手工和现代需求相结合。
今年,张书嘉还将和设计师、艺术家等朋友们发起一个更大的公益巡展活动,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口罩外形的“口罩包”,包里放一些面塑等文创产品。“面塑手艺是传统的,可是教学、传播方式必须要去创新,去跨界,让传统的东西和新媒体、时尚的东西结合起来。只有传播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才能传承好。”张书嘉深有感触地说。
从兴趣出发 潜心坚持
张书嘉是在10岁那年跟随面塑大师“面人赵”赵阔明的小女儿赵凤林学起面塑的。那一年,在城隍庙,她看着一团彩色面团经过赵凤林的巧手,一会捏成“熊猫”、一会化身“孙悟空”,一看就是3个小时。后来,她跟着赵凤林从最基本的技艺学起,从四年级到高中一年级,7年间,张书嘉从面团子都不太会捏,到慢慢掌握了揉、捏、搓、捻、拧、挤、掐、拉等手捏方法,以及挑、拨、按、粘、嵌、刮、戳、滚等工具使用方法,成为了面塑班里技艺最娴熟的学生之一。
1996年张书嘉与赵凤林老师出访德国
“惟面唯肖——2011上海面人赵艺术传承展”
一等奖作品《睡宝》
早期面塑手艺的学习需要反反复复练习,单单一个手部的练习最少就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枯燥乏味的练习让很多最初兴趣满满的学生打起了退堂鼓。张书嘉上高一后,少年宫的面人班就停止了授课,因为几乎没有别的学生愿意继续学习这项冷门的技艺,只有张书嘉坚持了下来。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让老手艺回归生活
从1月28日开始,张书嘉开始自己动手,录制面塑捏制的视频,然后上传到自己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上,开展免费的公益微课。公益微课每周二、四、六发布,让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跟着视频或者步骤图捏制面塑。没想到,公益微课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有家长跟张书嘉发微信说,下午我终于可以有时间喝杯咖啡了,因为家里的“神兽”正专注地捏面塑呢!
“捏面团,很解压、很开心”
眼看2月份的“情人节”快到了,张书嘉开始酝酿另一个公益计划。为了给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孩子们送去一份爱的心意和祝福,张书嘉就想教大家捏一个“祈祷的天使”。为此,她和团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祈祷的天使”材料包的设计、编辑、发布、分装。
情人节那天,张书嘉将这些材料包放在小区门口快递临时存放点,在一块小告示牌上手写好几行字,告诉邻居这是为小区三岁小孩准备的礼物,可以免费领取。一个小时后,准备的50份材料包全部被领取完,当晚就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感谢。有家长说,没想到,捏面团也很解压,很开心;有的家长还发来孩子作品的分享,虽然这些作品并不精细,但是表达了孩子们最纯真的祝福。后来,免费派发材料包的公益活动从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始向微信朋友圈扩散,“祈祷的天使”材料包前前后后免费派送了将近500份。
在疫情期间,公益课程让家长和孩子找到了一点点快乐的感觉,这也让张书嘉感到很欣慰。她说,“面塑,不只是一个手工,而是家庭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我觉得这才是民间手艺的一个意义,它们本来就来源于民间,来自于生活,那就要回归到生活。”
长宁这座神秘“古堡”即将对外开放!
直击现场:长宁初三、高三学子今天是这样返校开学的……
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商圈促销,快来长宁五五嗨购~
延安西路武夷路口将来会是这样子的……
惊喜!虹桥南丰城又升级啦!
记者、编辑 | 长宁区融媒体中心 颜文彬 张一帆